您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方志孝感 > 历史文化 
孝感历史文化简述
发表日期:2025-04-16 11:11:12 来源:市史志研究中心 作者:市史志研究中心 被阅读[159]次

孝感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,地跨长江、淮河两大流域。北枕桐柏山、大别山余脉,与河南省信阳接壤;南临汉水、长江,与武汉相连;东与红安、黄陂交界,西与随州、京山、天门、仙桃等地毗邻。辖孝南区、云梦县、大悟县、孝昌县,代管汉川、应城、安陆三市,南北长 163 公里,东西宽 122 公里,总面积 8910 平方公里。

孝感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,早在 5500 年前,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。域内(孝感市域范围,下同)有新石器时代遗址120余处,主要分布在涢水和澴水流域,如门板湾遗址、叶家庙古城遗址、草店坊城遗址等。

《禹贡》载:天下分九州。域内属荆州。商周时期,孝感北部是古“荆山”,南部是古“云梦泽”。《舆地纪事》载:“荆山苍苍、楚水汤汤”。随着古“云梦泽”周边水位逐渐退去,荆山南部低岗之地以及长江、汉水、涢水、澴水流域冲击平原显现。周文王将荆山之南至汉水两岸分封给郧子,史称郧国,是域内最早的行政区。

春秋初期,楚武王立都于郢(今荆州市江陵)。楚武王雄才大略,在江汉平原征伐四方、开疆拓土,为楚国的强大奠定了基础。公元前701年,楚武王向东北征伐,与郧国大战于“蒲骚”(位于应城西北),史称“蒲骚之战”,郧国战败。又三征强大的随国。经楚国数代国君前赴后继的征战开拓,楚国灭掉位于域内的“郧”“贰”“轸”等诸侯国,灭掉江汉平原上的“权”“黄”“州”等国,强大的荆楚部落形成,域内处在“楚文化中心圈”。云梦睡虎地、楚王城遗址出土的大批漆器、青铜器均见证昔日楚文化之辉煌。出生在郧邑的斗榖於菟(斗子文)任楚国令尹(最高军政长官),他在楚国最困难时期带头毁家纾难,为楚国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巨大贡献;郧公(郧邑行政长官)钟仪,在楚郑战争中被俘,他心怀故国,不忘乡梓,在囚牢中南冠而絷、面壁而泣,“四德”远扬。

春秋后期,吴国伐楚,孙武率兵夺取鄂北“三关”,吴楚战于“清发水”(清发水即涢水,今府河),吴王阖闾大败楚军,攻破楚都“郢”。战国晚期,因安陆地处与强秦对抗的前沿,楚在原被灭的郧、贰、轸等诸侯国区域设置安陆县以抗秦,安陆县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早的“县郡”之一。秦一统,安陆属南郡辖县。云梦睡虎地、郑家湖出土的众多秦楚文物,呈现着秦人对楚文化的兼容吸纳,以及国家大一统和多民族逐渐融合的缩影。

两汉,域内涌现众多孝子,有载入史册的董黯、董永、孟宗、黄香等闻名遐迩的孝子代表,他们的至孝事迹和传说故事,在域内广泛流传弘扬,积淀成孝风孝俗,形成了孝文化发展的历史基础。南北朝时期,国家分裂,政权交替频繁,战乱不断。南朝宋孝武帝为了收揽民心,巩固皇权,于孝建元年(454)分江夏郡立安陆郡(治所在今安陆市),析安陆东境、鄳县之南(大部分在今河南罗山)置孝昌县(今孝南区、孝昌县和大悟县部分区域),析安陆南境置应城县;梁武帝天监元年(502),在安陆南境汉江之滨置甑山县(今汉川市);西魏大统十六年(550),析安陆南境置云梦县。

盛唐,域内青山碧水,钟灵毓秀。大诗人李白在安陆白兆山隐居十年,留下“桃花流水窅然去,别有天地非人间”,在应城写下“神女沐幽静,汤池流大川”等不朽诗篇。许多著名文人骚客慕名而来,如韩愈、刘长卿、杜牧等大家,游览灵山秀水,意兴吟诗题跋。秉承李白遗风,域内吟诗作画蔚为大观,安陆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(水墨漫画)之乡、中华诗词之乡。

五代十国,公元 924 年,后唐庄宗李存勖为避其祖父李国昌名讳,改孝昌为“孝感”,意指孝亲之情感动天地。1933年,民国政府析孝感、黄陂、黄安、罗山部分交错区域设置礼山县(现大悟县),自此,孝感所辖区域行政建置基本成型。

北宋,域内经济社会空前繁盛,物埠民丰、社会安定、文化昌盛、名人辈出。有宋庠、宋祁、郑獬三状元,有程颢、程颐两大儒。宋庠、宋祁系同胞兄弟,有兄弟“双状元”之称。宋庠在乡试、会试、殿试中连中三元,曾任北宋宰相;宋祁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、文学家,因其所作《玉楼春》词中一句“红杏枝头春意闹”,而有“红杏尚书”美誉。程颢、程颐是北宋著名理学家、教育家,出生在黄陂,其舅家在孝感县凤凰台旁,“二程”幼时常在舅家旁的凤凰台上读书,留下了“程台夜月”的佳话。南宋抗金时期,孝感是北进中原的战略要地。北部是绵延崇山峻岭,“三山”环峙,北控“三关”,又有涢水、澴水纵横,交通便利。绍兴四年七月,名将岳飞收复郢、襄等六郡后,移镇德安抗击金兵。

元末,域内因战乱兵燹,社会凋敝,人口锐减。明初洪武年间,朝廷从江西组织大规模移民到湖广,民间俗称“江西填湖广”。先民们在迁徙过程中,在麻城短暂歇脚,同时江西户籍被转移过户到湖北,因此也就有了“麻城过籍”之说。域内除少数原居民外,多数都是江西移民,他们立草为标、赋税为营,逐渐在孝感生根繁衍。明末,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转战孝感,攻破安陆县城、孝感县城和战略要塞白云山,文昌阁在战乱中被乡民拆毁。

清末,域内经济社会发展中心逐渐转移。随着“一江两河”沿岸的开发,政治文化中心虽然依旧在安陆县,但经济中心向交通更加便利的孝感县转移,尤其是清末汉口开埠和平汉铁路修建,孝感县的区域经济中心地位更加稳固,城内有繁华的“六城四码头”“九街十八巷”。在澴河故道蜿蜒曲折流经文昌阁前不远地方,逐渐聚集发展成为水运码头,码头开阔,往来货船都在此卸货、装货、囤货,其繁荣景象用“日有千人拱手,夜有万盏明灯”来形容。

民国,革命红旗二十八年不倒。在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初,孝感一批在武汉读书和谋生的进步青年在董必武、陈潭秋培养下成长为早期中共党员。他们纷纷回孝感传播马列主义,秘密组建党的基层组织,使孝感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策源地。国民大革命时期,孝感是国民革命军北伐前进基地。彭德怀率军进驻孝感县招募新兵;北伐军在孝感大败军阀吴佩孚。土地革命时期,孝感各地举行农民暴动 30 余次,成为鄂豫皖和湘鄂西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;贺龙、徐向前指挥红军在此进行过龙王集、双桥镇等著名战斗。抗日战争时期,陶铸在应城汤池培训大批抗日骨干,新四军第五师在安陆彭家祠堂通电宣布成立,使孝感成为鄂豫边区敌后抗日战略支撑点之一。孝感人民和地方抗日武装配合新四军第五师展开三战平坝、奇袭孝感城、保卫大小悟山等著名战斗。抗战胜利后,周恩来在大悟宣化店同美蒋代表谈判;李先念、郑位三、王震、王树声率领中原主力部队从宣化店一带开始,举行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,拉开全国解放战争序幕。1947年秋,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,开展对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反攻,孝感人民配合刘邓大军南下,积极支前,参军参战,为解放全中国作出重要贡献。

194944日,鄂北重镇花园(今孝昌县县城)获得解放。5月,根据中共中央中原局的决定,江汉、桐柏、鄂豫三个行政区和晋南干部队军政领导汇集花园,在孙家畈组建成立湖北省委、省政府、湖北军区,李先念任湖北省委书记、省政府主席、湖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,王宏坤任省委第一副书记兼湖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,刘建勋任省委副书记,王任重任省政府副主席,王树声任湖北军区第二副司令员。同月,地级行政区孝感行政专员公署在礼山县(今大悟)河口镇正式建制,辖孝感、黄陂、应城、安陆、云梦、礼山、黄安、应山、随县共9县。二十八年中,孝感先后有 20 多万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献出生命。其中,在册革命烈士约2万人,位居全国 300 多个地市前列。

1949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孝感人民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。

上一篇:已是第一篇